数字货币交易所
  • 首页
  • USDT钱包官网
  • usdt虚拟钱包
  • 泰达币交易网
  • 生活科学
  • 认识运动
星期六, 4月 1, 2023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页
  • USDT钱包官网
  • usdt虚拟钱包
  • 泰达币交易网
  • 生活科学
  • 认识运动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数字货币交易所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Home 生活科学

多重宇宙与量子力学的派系之争

买泰达币合法吗 by 买泰达币合法吗
2022 年 5 月 10 日
in 生活科学
0
0
SHARES
0
VIEWS
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
  • 文/林祉均

从《瑞克与莫蒂》到最近的《妈的多重宇宙》和《奇异博士2:失控多重宇宙》,多重宇宙的浪漫概念一直是各种作品爱用的元素。主角穿越到其它平行宇宙中,遇见各种不同的可能性,实现未能完成的心愿。

可惜的是,现实中似乎没有这种好事情。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就只有一个,一切就照着原本的剧本发生,没有穿越或是重来的机会。

不过,这些幻想作品的描述,其实并不如你所想的这麽天马行空。创作科幻作品所需要的想像力,对於科学家来说,其实也是重要的技能。打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,正经的量子物理讨论中,便出现了「多重世界」的说法。

「多重世界」是对於量子现象许多诠释中的其中一种。实事求是的物理学家为什麽要诉诸这麽虚幻的说法呢?说到底,他们也是情非得已。这一切要从量子物理带给他们的难题说起。

在量子时代前,物理学家的世界

在量子时代之前,物理学家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方法是「古典力学」与「电磁学」。

  • 「古典力学」是「牛顿运动定律」的进阶版,解释了「具有质量的粒子(物质)如何运动」
  • 「电磁学」则是一切电磁波相关技术(你的手机讯号)的基础,解释了「不具质量的能量如何在空间中以波动传递」。

「古典力学」与「电磁学」把世间分成「粒子」与「波动」两种不同的问题来解释,彼此井水不犯洪水,分别「近乎完美地」解释所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然而,有一个现象在深入研究之後,却出现了矛盾,这个现象就是双狭缝实验(Double-slit experiment)。

双狭缝实验的诡异之处

如果让光束通过一条狭缝,会在後方的屏幕映照出中间较亮,两侧较暗的图样。奇妙的是,如果将实验改成两条狭缝,屏幕上的图案并不会等於两个单狭缝的图案相加,而是会变成亮暗间隔的条纹。这种图案只能由波动产生,因为波峰和波谷会互相抵销,因此产生较暗的部分。

双狭缝实验成为了光是波动的证据,属於「电磁学」解释的范畴,後续的推导也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。

如果故事停在这里倒也还好,但後来却观测到「用电子或中子打入双狭缝,也会得到跟光进入双狭缝时类似的结果」。

这问题就有点大了,因为电子或中子这些粒子的运动,在双狭缝实验时必须要跟光一样,用波动才能解释,传统物理「粒子与波动」的二分法似乎失效了。

量子时代新概念——波函数(波包)

因应这些观察,物理学家开始用「波动力学」来解释双狭缝实验,也就是薛丁格方程式(Schrödinger equation)。

「波动力学」是将所有物体都当成是「一小段波动」,也就是波函数,并写下它如何随着时间演化。原本的粒子现在变成像是下图中一块一块的「波包」,在空间中随着薛丁格方程式移动。

这些「波包」成功解释了粒子如何在穿过双狭缝後互相干涉,形成亮暗条纹。但问题是,没有人看得到这些波函数(波包),在观测时,看到的只有一颗颗电子通过狭缝撞在屏幕上。

虽然薛丁格所提出的方程式与运算结果完全符合实验结果,但为什麽这样算是对的?波函数(波包)又代表什麽?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。

波函数不是实体,而是物体的机率分布——哥本哈根诠释

为了解释这个问题,首先是由海森堡一夥人提出的「哥本哈根诠释」,他们认为:波函数代表的是物体出现位置的机率分布,而薛丁格方程式规范的是机率分布如何随时间改变。

当我们介入观察,波函数便会依照这个机率分布随机地塌缩至一个特定的值,这个值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物理量。

以双狭缝来说,穿过狭缝後的波函数产生了波动会有的干涉现象。後方的屏幕让波函数塌缩,因此出现了一个确切的光点。至於光点会出现在哪里,完全是机率性的,机率多寡由波函数主掌。在波峰和波谷抵销的地方,机率很小,几乎不会有光点出现;反之亦然。下图可以看到个别粒子的位置看似随机,但随着实验的粒子数增加,波函数的机率分布开始浮现。

编按:哥本哈根诠释认为,波函数涵盖了物体落到任何地方的所有可能性,且每个可能性都有一个机率值。而薛丁格方程式算的是每一种可能性的机率变化。

在多个相同物体重复经历相同的事件(例如电子不断进进入双狭缝),就会看见波函数控制物体运动过程的证据(屏幕上最後的图形)。

至於「单个物体」为什麽会移动到某个确定的位置,以及「单个物体」实际上是怎麽移动的,基本上是不可知的,一切都是波函数的决定,因此哥本哈根诠释就以「崩塌」,来代称其他可能性消失的情况。

对哥本哈根诠释的质疑

约一百年後的今天,这个诠释已经成为主流,但当时的学界中有一部份人并不买单。

一来是因为这个说法直接拥抱了机率性,物理世界完全交由波函数塌缩的随机过程来决定,我们能知道的只有波函数的样貌;二来则是「塌缩」这种语焉不详但又扮演中心角色的词汇,让人有一种硬凑答案的感觉。另外,人或是仪器作为观察者的角色为何如此重要,好像也说不清楚。

为了点出荒谬之处,薛丁格搬出了他举世闻名的猫咪。

由於原子的放射衰变也是由波函数描述,我们可以用放射性原子打造一种可以杀死猫咪的装置,然後把猫咪跟装置关在箱子里。随着时间过去,原子的状态处於衰变和未衰变的机率分布,因此猫咪也同样处於「死和活的机率分布」。直到观测者将箱子打开,才能将原子和猫咪的波函数塌缩。

这个实验和乐透开奖的情况本质上并不一样。虽然乐透好像也是机率问题,但是每个乐透号码球都是巨观的、可以被古典力学描述的物体。因此,早在开奖前,每个号码球的位置就都已经决定好了,只是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。

可是,原子衰变是量子的范畴。量子理论最初的发展,便是起源於光电效应和原子光谱这类小尺度世界,这些领域中的实验观察无法由古典力学概括,只能用波函数的机率来解释。

而薛丁格的目标就是将微小的量子物体(原子)和巨观的生物(猫咪)牵连在一起,试图说明由机率分布和塌缩主宰的物理世界有多麽让人不舒服。

在薛丁格方程式和哥本哈根学派交锋过後的几十年内,关於观察和塌缩究竟是怎麽一回事,仍有许多讨论。後续的许多研究,在哥本哈根的架构下,提出了修补的细节,许多人也就渐渐接受了机率性的塌缩这件事。

尔後,有另一批人马企图想出一种不需要机率塌缩的量子世界,其中包括不喜欢上帝丢骰子的爱因斯坦等人。他们认为粒子一直都有明确的位置与轨迹,只是其演化方式不如我们所想像,背後有不为人知的物理机制,而哥本哈根的世界观只是统计的结果,并不是完整的图像。

这类诠释统称为隐变数诠释(hidden variable theory),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版本。不过在贝尔定理(Bell’s theorem)的相关实验後,局域性的隐变数理论几乎完全被排除。现今还站得住脚的隐变数理论,声称波函数像是电磁场一样布满整个空间,能够以特定方式引导粒子的运动轨迹。

  • 延伸阅读(贝尔定理):照出黑洞不算什麽,科学家连量子缠结都能拍到!?

全部的可能性都持续存在——多世界诠释

这些新理论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去掉了塌缩的成分,但听起来依然十分玄妙。在 1950 年代,有位美国物理学家艾弗雷特(Hugh Everett III)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全新的方案:

「大家都不要吵了,波函数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机率,确实就是发生了,只是所有可能性以互不交错的世界线同时存在。」

以猫咪为例子,当你打开箱子时,并没有把猫咪的波函数塌缩到单一的死或活状态,而是将原本的世界线一分为二,当中分别有一个看到死猫的你和看到活猫的你。於是,波函数永远不需要塌缩到我们看到的单一状态。

换句话说,这种观点中没有所谓「非量子」的「观察者」来让波函数成为现实。世界上所有的原子、猫咪、人,都被涵盖在整个宇宙的波函数中。艾弗雷特原本的论文标题并没有提到多重世界,而是称之为全体波函数理论(Theory of the Universal Wavefunction)。波函数描述的不是观察的机率分布——波函数就是本体,根据薛丁格方程式演化出各个世界线。

或许是因为太过前卫,他的这篇论文发表时,几乎没有引起任何讨论,甚至没什麽人花时间质疑。艾弗雷特最终抱着遗憾离开学术界,跑去五角大厦工作。所幸他的想法在十几年後,终於在几位支持者的努力之下,以「多世界诠释(the many-worlds interpretation)」的名号发扬光大。

尽管一开始听起来很难接受,但是人们发现,这种诠释其实并不比原本的塌缩诠释荒唐。

它同样能够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,而且比起机率性的塌缩,总体波函数可以完全遵循方程式的预测,不需要引入量子世界外的观察者,来让波函数塌缩至单一状态。许多物理学家认为这是一套更简洁的思考方法。到今天,多世界诠释已经累积了不少声量和支持者。

寻找多重宇宙

那麽多重世界线真的存在吗?要找到答案恐怕不容易。如果艾弗雷特所言不假,也就是所有人和所有仪器都是总体波函数的一部份,那麽便没有人能立於一切之外,看见总体波函数中的所有可能,或是做实验来验证多重世界的存在。

不过,除了量子理论的研究者之外,还有一群人也十分认真看待多重宇宙的想法。在宇宙学中,有一理论预测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颗小泡泡,身处许多其它的泡泡宇宙之中,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多重宇宙。这些宇宙不断地处於膨胀阶段,而这个理论被称为永恒暴胀(eternal inflation)。

相较於多世界作为量子力学的诠释,永恒暴胀是个科学理论,需要可以被验证。照理来说,任何来自其它宇宙泡泡的讯号都跑不赢膨胀的速度,永远无法抵达我们的可观测宇宙。不过在膨胀初期,泡泡之间的碰撞会在宇宙背景辐射的地景上留下温度足迹。大约十年前,科学家就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(WMAP)的观测资料中,找到了四个统计上显着的碰撞痕迹。

那我们怎麽还不出发前往其它宇宙呢?虽然在分析方法上是个振奋人心的尝试,但还需要补足更多观测资料才能做更好的判断。继 WMAP 後,普朗克卫星(Planck)也带回了解析度高三倍的背景辐射影像,但关於多重宇宙是否真的存在,依然没有定论。

结语

回顾历史,随着量子实验的结果浮上台面,不同的理论模型往往需要数十年来分出高下。双狭缝实验在 1801 年就已经完成,但多世界诠释的诞生是 150 年後的事。正如同二十世纪初的量子物理,膨胀理论和多重宇宙都是目前发展空间很大的领域。或许还要一段时间,我们才能见证这些科幻内容成为课本中的教材。

不论结果如何,总体波函数中无限分岔的可能性,以及膨胀中的多重泡泡宇宙,都展示了科学研究的迷人之处,那就是——科学和科幻文本都一同站在人类想像力的最前端。


Tags: 函数机率狭缝
Previous Post

早餐别再面包配即溶咖啡!一表教你算含糖量,扑灭慢性发炎防骨松

Next Post

晴时多云偶阵雨?容易情绪化星座TOP4,他们心情起伏就像在坐云霄飞车

Next Post

晴时多云偶阵雨?容易情绪化星座TOP4,他们心情起伏就像在坐云霄飞车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登录
提醒
guest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
多重宇宙与量子力学的派系之争

2022 年 5 月 10 日

【1月第3周上映电影】杰森史塔森《玩命特攻:武演行动》、布莱德彼特《巴比伦》、松隆子《舌尖上的禅》上映

2023 年 1 月 31 日

改善肝机能、不让内脏脂肪囤积!中医眼中3种护肝好菜大揭秘

2022 年 11 月 18 日

一定有听过!从《铁达尼号》到《阿凡达》,詹姆斯卡麦隆电影5大经典金曲

2023 年 1 月 18 日

事关游戏的核心体验!有史以来最佳的十大电子游戏音乐原声带|cacao 可口杂志

2021 年 11 月 14 日

4首超真实天蠍座之歌!爱恨分明、就算被认为是怪胎也要做自己、执着爱到底

2022 年 9 月 21 日

「早安健康 x Yahoo奇摩健康」第七年发布健康大调查,疫情点燃大健康浪潮,民众对自己更好,更享受生活

2022 年 6 月 9 日

《西线无战事》Netflix影评|厌恶至极的感受, 最成功且悲催的反战电影!

2023 年 2 月 7 日

为什麽《铁线虫入侵》的人们被寄生後,会不由自主地跳水?——浅谈行为操纵假说

2022 年 1 月 17 日

早餐别再面包配即溶咖啡!一表教你算含糖量,扑灭慢性发炎防骨松

2022 年 4 月 25 日

Kuso这词完全消失了?他回头看恶搞文「尴尬满身」 乡民笑翻:老人味满点

2023 年 1 月 30 日

推拿师的手如何治疗心理的伤?——解析《四楼的天堂》剧中的 4 大心理防卫机制

2022 年 1 月 17 日

4首超真实天蠍座之歌!爱恨分明、就算被认为是怪胎也要做自己、执着爱到底

2022 年 9 月 21 日

6/20星座点点名:狮子超越自己拓展视野。每日星座进化2.0

2022 年 6 月 20 日

改善肝机能、不让内脏脂肪囤积!中医眼中3种护肝好菜大揭秘

2022 年 11 月 18 日

早餐别省略、午餐八分饱!日医:吃对饮食让自律神经保持平衡

2022 年 7 月 17 日
数字货币交易所

版权所有 © 2022 数字货币交易所 藏ICP备32695233号-1

  • 首页
  • USDT钱包官网
  • usdt虚拟钱包
  • 泰达币交易网
  • 生活科学
  • 认识运动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页
  • USDT钱包官网
  • usdt虚拟钱包
  • 泰达币交易网
  • 生活科学
  • 认识运动

版权所有 © 2022 数字货币交易所 藏ICP备32695233号-1

wpDiscuz
0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
()
x
|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