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学生》科普素养阅读一篇不到3元!!
年订输入summer1000,现折1000元
「他好特别。他热爱科学,就像我一样。您为何不告诉我,我的外祖父是 Egon Spengler ?」[1] 经典的捉鬼电影系列《魔鬼克星》,从 1984 年问世演到 2021 年的最新续作,角色已经繁衍至第三代。[2] 过去几十年来,人类究竟对灵魂、鬼魅和其他超自然现象,有多少新的认识?现实世界里,又是什麽样的科学家或机构,在探索此领域?
超心理学
《魔鬼克星》里, Egon Spengler 、 Peter Venkman 与 Ray Stantz 都拥有超心理学的博士学位。[2]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解释,「超心理学」(parapsychology)研究的心理现象,关乎已知科学数据或定理,无法解释的讯息或能量转移。它聚焦的主题不只心电感应和透视,这类超感官的知觉,还有闹鬼与通灵等现象。就算超心理学家忠於科学方法和程序,其他学者仍可能因为下列三种理由,对这个领域抱持怀疑的态度:[3]
- 光是承认一个超自然的因果关系,就得重新检验并诠释许多已经建立的科学定理与原则。[3] (简单来说,就是打自己的脸。)
- 就连最完善的纪录,也很难重现。[3] (无法重复检验,哪来科学定理?)
- 有些研究人员,曾被江湖术士骗过。[3] (有点像感情被骗後,不再相信爱情…)
不过,再怎麽具争议性的事情,都有人勇於挑战。美国的超心理学协会(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)成立於 1957 年,致力超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和知识传播,以及此领域与其他科学的整合。[4] 该协会的功能或许没有像《魔鬼克星》里的团队那麽酷,但却是个货真价实,受美国科学促进会(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)核准的联盟计划成员。[4, 5]
鬼屋研究
2020 年《心理学前沿》(Frontiers in Psychology)期刊登了一篇关於鬼屋环境评估的文献回顾,作者多为心理学家,其中包括超心理学协会的成员。该论文爬梳过去 20 几年的 66 篇鬼屋研究,归纳出六大要素:嵌入的线索、采光、空气品质、室温、次声波和电磁场。[6] 不同於一般房地产分析,结论没有顺便预估鬼屋市场未来的房价走向。
嵌入的线索
闹鬼的描述里,总有一些具体的事物,好比人物画像和镜子,会带来情境效应(context effects),营造出让人联想到超自然现象的环境。出乎意料的是,人物画像虽然会给人被监视的感觉,但传说闹鬼的房间跟普通的房间相比,里头画像的数量并无明显差别。而且,即使镜子会强化心理预期或是有暗示性的效果,统计显示鬼屋的镜子,并不比一般房屋多。[6]
采光
恐怖片的阴森氛围,绝对令人心生畏惧。就科学家的观察,被视为鬼屋的建物,室内光线亮度的平均值,的确略低於对照组的房舍。光线不足容易见到「鬼」,或许源自「空想性错视」(visual pareidolia),[6] 也就是会在随机的事物或刺激中,看到具有意义的图像。[6, 7] 人类的听觉也有类似的情形,即所谓的「电子语音现象」(electronic voice phenomena)。目前关於这类错觉的研究,偏向以精神病和痴呆的患者为主。[6] 将来需要更多采用正常受试者的实验,才能深入探究光线、闹鬼与空想性错视的关系。
空气品质
潮湿而充满水气的地方,适合微生物滋长。霉菌、双鞭毛藻、螺旋菌和蓝绿藻的生物毒素,会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。随之而来的症状,有些与「撞鬼」有雷同的体验,比方说:刺痛、情绪波动、体温调节异常,以及记不得人、时、地的定向力障碍。许多据传闹鬼的地方,都是古老的建物,倾向有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。有些鬼屋的湿气,真的较普通房子重;但在鬼屋里,宣称有鬼和没有鬼的房间,却缺乏湿度上的差异。[6] 此外,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,像是头疼、晕眩、幻觉等,[6, 8] 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自己被鬼魂「煞到」。[6]
温度
除了少数案例写到室内温度提高,大多自认遇到鬼的情况,都是感到一股寒意。超心理学家认为,这是当事人基於恐惧的心理作用。毕竟有些鬼屋虽然比附近的房屋冷;但就同一建物里,闹鬼和不闹鬼的房间,温度毫无差异。而在鬼屋进行的一系列实地实验,结果也证明室温与获报的超自然现象无关。[6]
次声波
次声波是人类正常听力范围以外,频率低於 20Hz 的声波,被认为可能震动眼球,并引发阴阳眼的假象。有几个田野调查的结果,似乎支持这个假说。为了明白次声波的影响,某些科学家更把它加入几场音乐会的表演里。现场听众抱怨生理不适和焦虑,但不清楚这究竟是频率,还是音量的问题。[6]
电磁场
科学家曾经成功地用微弱的电磁场,在脑部的颞叶、海马体和杏仁核等区域,触发局部性微癫痫,进而创造暂时性的超自然体验。乍听之下,便理所当然地解释了为何不同的人,在同一个地方,会感受到相似的现象。然而,实际上极少灵异地点,符合上述效果所需的确切电磁场条件。[6]
鬼屋的魅力
在洋洋洒洒讨论了六大要素之後,《心理学前沿》这篇文献回顾的作者群遗憾地表示,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是不足以看透鬼屋的奥秘。[6] 倒过来说,「未知」正是鬼屋的迷人之处,带给虚构故事丰富的创作媒材。如果有天超心理学家把所有的谜题都解开了,不晓得会不会有人反而觉得遗憾?
参考资料
- Ghostbusters: Afterlife – Quotes (IMDB, accessed on 30 JUL 2022)
- Ghostbusters Wiki (Ghostbusters, accessed on 30 JUL 2022)
- Parapsychology(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, accessed on 30 JUL 2022)
- History of the 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(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, 2010)
- List of AAAS Affiliates (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, 2022)
- Dagnall N, Drinkwater KG, O’Keeffe C, et al. (2020) ‘Things That Go Bump in the Literature: An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of “Haunted Houses”’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11, 1328.
- Raquel G. Wilner. (2021) ‘Pareidolia and the Pitfalls of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Images in Art History’. Leonardo, 54, 6, pp. 638–642.
- Kaymak C, and Basar H. (2010) ‘Carbon Monoxide Intoxication – Review’.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, 35, pp. 163-17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