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个小调查,你觉得玩电子游戏的人多吗?假如答案是否定的,你肯定不是个常打电动的人。要是你不信,不妨就和那些你认为他们不可能耽溺此道的朋友、同事打听一下,你会发现喜欢电子游戏的比例高得惊人。
随着相关技术越发强大,今日的电子游戏已发展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阶段,生动的光影,逼近电影效果的游戏地图,在在无可挑剔,甚至让你怀疑制作组会不会刻意把它们做得「假」一点,以免玩家都不觉得自己在打电玩了。此外,我们还被直闯神秘巢穴、在大街上横行无忌、蒐集珍稀道具的趣味感所吸引。但能令人沉浸其中的,并不仅止於如此——有一个要角在上面的讨论被忽略了,那就是音乐,游戏体验的催化剂。
要哼完全曲有难度,但如果只是开头几个音你一定办得到。
为什麽电子游戏中的音乐如此重要?
当你看到《超级玛利欧兄弟》这几个字时,第一个念头是什麽?关卡?角色?游玩方式?当然,它们都很棒,但答案更可能是那段简洁轻巧的旋律,因为它在我们拯救公主的旅程中长伴左右,你无法想像没有音乐的《超级玛利欧兄弟》是什麽样子,也无法接受它换上另一段配乐,那肯定面目全非。
在电子游戏诞生之初,「音乐」更像是为了表明某些事情发生的白噪音,但游戏设计师很快便意识到以声音维持玩家兴致的重要性——就和其他娱乐形式一样,如果音乐可以让电影观众深陷导演铺排的情绪中,如果音乐可以让购物的客人在商店里待久一点,那用在电玩中,它同样也能操纵情感,增强体验。在电子游戏的8位元时代(1980年代),游戏开发商便聘请作曲家编写配乐,尽管在制作上有诸多限制,这些早期的曲调都相当受欢迎,且令人难忘。《俄罗斯方块》、《超级玛利欧兄弟》,甚至早期的《快打旋风》,皆属此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。
非常洗脑的《俄罗斯方块》旋律,来源是19世纪的俄罗斯民谣。 第一款《快打旋风》於1987年推出。
尽管8位元时代留下许多杰出的作品,但16位元系统(1990年代)的到来,不仅象徵着较高的声音保真度,也开拓了作曲家采用大型编制的可能性。在90年代,游戏制造商偏好聘请已经成名,或拥有众多拥趸的作曲家,以利於在游戏发售时一并贩售原声带,迄今仍活跃在电子游戏作曲界的古代佑三、进藤浩治(《超级玛利欧兄弟》同样出自他的手笔)、植松伸夫即是此一时期的佼佼者,如《萨尔达传说》、《最终幻想》系列中的曲目,迄今仍是交响音乐会上的常客。
随时代的演进,历经32元、64位元的演进,电子游戏配乐的目的也出现转变,变得更倾向於电影的作法,替换为更为氛围化的背景音乐。这可能也是为什麽当代玩家在打电动时,更喜欢播放其他歌曲,忽略配乐在游戏中的重要性,而我们对8位元、16位元时代的经典曲目的印象,也远比任何一款近期上市的游戏深刻。归根究柢,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开发视角,当跑完一轮游戏至少数十小时起跳,就是再激动人心的旋律恐怕也会听到反胃。在这种情况下,作曲家必须重新构想对音乐的设计——对情绪的诱导退居次位,如何令玩家全神投入游戏中的世界,才是首要考量。
那麽,音乐还是游戏核心体验的一部分吗?当然!无论它是悦耳动听的,或刻意缺乏旋律性,甚至不和谐,都是为了适应游戏环境而选择的音乐类型,音乐,是人们体验娱乐不可或缺的元素,是游戏的心脏。如第一段所述,我们无法想像没有音乐的《超级玛利欧兄弟》——那会是空洞的,毫无灵魂的。
於1997年推出的《最终幻想VII》,日後仍有许多衍生续作,其曲目也因此获得许多精采的演绎。
有史以来最佳的十大电玩音乐原声带!
你肯定听说过音乐对大脑的影响,它与记忆力、创造力、认知能力有关。在工作场合听音乐能保持工作效率,大脑中所释放的多巴胺能带来积极乐观的好心情,因而容易得出新想法,接受替代方案,更迅速地完成枯燥、重复性的工作内容——因为它们看起来似乎比平时有趣点。而目的在於避免玩家分散注意力电子游戏音乐,也因其良好的节奏、固定的情绪与基调,对「完成任务」(你可以把任务内容带换成预备完成的工作)有莫大的裨益。以下,是由娱乐评论网站The Young Folks精选出的十一张私房原声带。
10.《超级大金刚2:迪科斯与迪迪》(Donkey Kong Country 2: Diddy’s Kong Quest)
《大金刚》的配乐应该呈现出什麽样的氛围?丛林?山岳?洞穴?原声带里通通有,但《超级大金刚2》最杰出的一点,是作曲家David Weise制作了可比美范吉利斯(Vangelis)、菲尔.柯林斯(Phil Collins)的曲目,如〈Forest Interlude〉和〈Stickerbrush Symphony〉除了冒险感,同时也具备空灵、沉思的声音氛围。
9. 毁灭战士 (Doom)
当游戏目的是射杀丧屍和恶魔的时候,你需要的就是超高能量的金属乐,再点缀快节奏,些许深邃感的电子乐。作曲家Bobby Prince主要从Pantera、 Alice in Chains这样带有金属气息,流行化的摇滚乐团汲取灵感,详见〈At Doom’s Gate〉、〈Intermission From Doom〉。
8.宝可梦红、蓝/绿、黄版(Pokémon Red, Blue/Green, and Yellow Version)
为了适应早期Game Boy有限的机能,配乐必须作出相对应的创新,也因此在这里有许多琅琅上口的旋律、重复的节拍,尤其是在游戏中遭遇不同战斗对象的〈Battle〉组曲,几乎不可能听腻。
7. 超级玛利欧64(Super Mario 64)
听玛利欧的原声带不需要理由,况且《超级玛利欧64》是近藤浩治运用玛利欧游戏中的最佳元素所进行的创作,不信的话,请听〈Road To Bowser〉和〈Dire Dire Docks〉。
6. 《块魂》(Katamari Damacy)
如果你觉得这游戏封面看起来很ㄎ一ㄤ,没错,它曾被部分评论家誉为「邪典游戏经典」、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子游戏之一」,作曲家三宅优在这里融合了涩谷系音乐和Picopop,为这款古怪的游戏注入超级强心针。
5. 汪达与巨像(Shadow of the Colossus)
大谷幸为《汪达与巨像》制作的出色配乐,是游戏史上的神话,它以交响乐的编制述说田园诗,荒凉且充满沉思意味,这是具有真正叙事性的杰作,〈The Farthest Land〉、〈The Opened Way〉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4. 《超时空之钥》(Chrono Trigger)
《超时空之钥》的来头可不小,由《最终幻想》系列生父坂口博信,《勇者斗恶龙》生父堀井雄二,以及创作《七龙珠》闻名的鸟山明共同开发,它见证了光田康典的作曲家生涯起点,也收录《最终幻想》系列主要作曲者植松伸夫的作品。〈Wind Scene〉、〈Corridors of Time〉、〈Memories of Green〉、〈Schala’s Theme〉皆极其迷人。
3.《尼尔:自动人形》(NieR:Automata)
《尼尔:自动人形》的配乐由冈部敬一创作,这张原声带被TYF团队誉为「器乐与声乐令人不寒而栗的结合」,配乐和角色绝望的情绪亦步亦趋,与游戏的玩法完全同步,团队尤其推荐〈A Beautiful Song〉、〈City of Ruins〉、〈Weight of The World (End of YorHa)〉几首作品。
2a. 塞尔达传说:时之笛(The Legend of Zelda: Ocarina of Time)
好的游戏配乐可以营造气氛,塑造美好的游玩回忆。时之笛的配乐则将令人难忘的旋律和游戏玩法融合在一起。随着游戏的进行,每访问一个新地方,你都能听到独特的音乐主题,你也可以通过歌曲演奏来施展咒语、解开谜题、环游世界。对於游戏玩家而言,〈Gerudo Valley〉、〈Lost Woods〉、〈Lon Lon Ranch〉等曲目是具象化的,让人联想到游戏中的场景。
2b. 《萨尔达传说:穆修拉的假面》(The Legend of Zelda: Majora’s Mask)
近藤浩志的奇幻力作,《Clock Town Day》组曲能令你感受到时间的流动,因为它在游戏时间里的每一天都在变化,原本欢快的曲调,将变得节奏急凑,到了最後一天甚至变完全不同的曲子,缓慢、不祥,宛如哀歌。如〈Stone Tower Temple〉、〈Oath To Order〉、〈Final Hours〉的大气感,尤其掳获人心。
1. 《地域传说》(Undertale)
由Toby Fox在2015年制作并配乐的《地域传说》是对16位元时代的敬意,你可以在里面听到1994年的《地球冒险2》(Earthbound)对Toby Fox的影响,充满丰富的主题和旋律,诸如〈Bonetrousel〉、 〈Spear of Justice〉、 〈Death by Glamour〉、〈Bergentrückung / ASGORE〉、〈Hopes and Dreams〉均为代表性的作品,传递着怀旧与渴望的感觉。